理性看待ldquo上门普查rdqu

估计又到了视力普查季节,不少家长焦虑的咨询体检结果,集中在:

远视储备没有了、高危了、近视好厉害、散光不得了,等等。

其实“上门普查的报告”我看都不要看,每次都会劝慰家长:请勿提前焦虑,普查结果往往不太准的。为什么呢?

1、视力表要求标准化:

距离(5米或2.5米加镜子或可调节视标)、高度(1.0行与视线齐平)、照度(表前约-Lux)。学校临时搭建的场所,很难做得周全。

2、视力检查要求安静、专注。但普查时小朋友聚在一起嬉笑打闹,难免互相影响。

3、电脑验光要规范化:

通常使用便携的“手持式验光仪”上门普查,但数据波动很大。也有用台式机的,但现场无法一一要求小朋友头位放得四平八稳。

4、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结果不太准

所以,拿到学校体检报告后,建议去“不做上门普查生意”医院复核一下,若真不好,再开始焦虑不迟。按照当前政策,一年普查两次,家长也要焦虑两次,不值得。

上门普查的社会效应,利远大于弊,体现了上面对小朋友的关怀,条件不好的地区还没有呢。上门普查的结果,大部分是准确的

北京同仁不做“上门普查的生意”,因为他们看不上。我也不做普查,因为群众看不上我。

有关近视话题,请回顾以前的科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techinaonline.net/zlff/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