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亮工作室(qzlgzs)
知乎上有个问题:作为父母,你在哪一刻对孩子感到愧疚?
有位妈妈回答说:“无时无刻。”
养孩子,很少有妈妈能自信地说一句从来没内疚过。
出于不同的原因,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瞬间,妈妈的内心都是充满愧疚的。
今天忍不住打了女儿,女儿哭得很伤心,晚上睡觉都挂着泪水。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看着女儿委屈,我觉得我脾气太差了,伤了孩子心。
孩子10个月,我就出来工作了,每天早上出门,看着孩子的睡颜,一阵阵地心疼、自责......
每次看朋友圈妈妈们晒自家孩子上各种高价的补习班、特长班,我就会一阵心酸,很多时候会骂自己无能,感觉特别愧对孩子。”
生活感到内疚的场景太多了,因为不能坚持母乳喂养、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没有给孩子好的物质条件......大事小事都让爸爸妈妈们对孩子于心有愧。
职场妈妈身上的愧疚感更为普遍一点,很多妈妈很想平衡工作与育儿之间的关系,但遗憾的是,难免顾此失彼。
愧疚是很常见的一种情绪。适当的愧疚其实就是一种反省,来提醒我们是时候做出积极的改变了。
但过度愧疚是自虐的一种情绪,常常会让人放大自己的失误,陷入错误的自我认知,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教育。
01因为愧疚,很难拒绝孩子
有一对夫妻经常吵架,最后闹得离婚收场。
因为离婚,夫妻两人对孩子感到特别内疚,尤其是父亲,每个月和孩子相处的那几天,十分放任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
他带着愧疚经营亲子关系,打破养育的原则,只为了让孩子感到快乐。
但时间久了,问题就出来了,孩子身上一堆毛病:霸占东西、耍赖皮、固执......他批评几句,孩子哭得伤心,又开始心软、自责,恶性循环。
过度内疚容易引发的第一种行为,是很难拒绝孩子,不得不对孩子让步。
带着内疚去养育孩子,直接影响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判断,不自觉地放弃管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很难对孩子说一声“不”。
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你们对不起我,让着我是应该的”,这种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02因为愧疚,给孩子很多物质补偿
物质补偿,也是父母为了减少愧疚最常见的一种行为。
有位家长,家里是开工厂的,平时不怎么管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带。
她总认为努力赚钱,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孩子就能教育得好,她知道自己陪孩子太少,所以关于孩子的问题上,从来不会省钱,平时给孩子买很多名牌鞋、衣服,零花钱更不会少。
孩子也学会了花钱大手大脚,隔三差五地跟她要钱,等她觉得有问题时,孩子已经不听她的了。
物质补偿,弥补的只是父母内心的自责和愧疚,却不是孩子内心的的缺憾。
更严重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漏洞。很多孩子在物质补偿的教育下,内心十分空虚,他们不能直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