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验光配镜日渐普及,但存在问题很多,处理不当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专业人员应当认识儿童验光配镜的重要性,了解儿童验光配镜的特殊性,并努力做到操作的有效与合理。
儿童验光配镜均为医疗行为。要在明确诊断、正确掌握儿童屈光特点、变化规律及与视力关系的基础上,选定验光方法(是诊断性验光,还是光学矫正性验光),明确配镜目的(是治疗性配镜,还是增视性配镜等),做到有的放矢,分别对待。
儿童配镜是一项技术性强、多专业的综合服务项目,如何能达到理想配镜的目的呢?人们已有很多经验及有效方法。本文特就我们的实践体会与大家做一些常识性的讨论,内容仅供参考。
(一)理想配镜前提
儿童理想配镜的前提一是明确目的,二是准确验光。准确验光即除少数大龄儿童,仅为增视性配镜,以求矫正单纯性近视眼的远视力,而取光学矫正性验光,可不散瞳外,一般验光均应行阿托品散瞳,以便取得静态屈光,方可开出准确配镜处方。
(二)合理配镜处方
(1)儿童验光配镜普遍存在远视镜片度数保守,近视镜片度数偏高,以及重视远视力,忽视近视力的偏向,尤其是在选定远视散光及混合散光的镜片时。为此,应当强调配镜处方均应以静态屈光(睫状肌有效麻痹下的验光结果)为基础,以客观验光为依据,特别是不能仅据动态屈光。一些患儿即便动态屈光已呈现明显近视时,亦不应随意处方近视镜片,不要盲目迎合或满足患儿及家长仅重视远视力的要求。
(2)生理性远视眼勿盲目配镜,可随访观察。病理性远视眼配镜处方一般要扣除屈光生理值(通常6岁以下小孩可适当扣除+~+D,但要因人而异,因为基础屈光情况及接受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很大)。一些远视患儿初戴镜时,可能不大适应。对此,只要处方准确合理,亦不要轻易更改或放弃。可根据视力、屈光及眼位等情况,指导适应方法(如开始戴镜亦可同时试点几天阿托品)。
(3)屈光参差配镜要尽量充分矫正,必要时双眼相差度数可超过常规(即可>D),并应常戴,辅以训练,防治弱视,保持或恢复双眼单视功能。亦可试配接触镜或适时考虑手术。
(4)除早期单纯性近视眼外,有以下情况时眼镜应早配常戴:屈光度较高、明显散光、屈光参差(伴有弱视或有弱视倾向,眼位或眼球运动异常)及有其他眼病,并以戴镜为治疗目的者。
(5)儿童配镜工作常规包括由眼科医生开具验光处方,授权视光师及配镜师执行。
(三)正确认识与利用视力
远视力不能作为选定配镜处方的唯一依据,常规测定指标还应包括近视力、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等。必要时亦可测定视网膜视力与双眼同时视力。选用检查项目及方法时可根据不同目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综合评论。如一些远视或混合散光患儿初次戴镜时远视力不仅未见改善,而且复查时亦有可能不见提高,或戴镜与不戴镜一样,甚至更差。然而,通过检查常可同时发现,其他功能指标如近视力等已有明显改善。
(四)治疗性配镜特点
儿童配镜非仅为了光学矫正、增进视力,而主要在于治疗,即为“治疗性配镜”。通过准确、客观的诊断性验光,根据不同需要,合理处方。选择合适的眼镜(包括框架眼镜、接触镜及助视镜等),作为主要或辅助措施,用以矫治屈光异常及各种屈光性眼病。具体操作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屈光、眼位等综合因素来确定最终的配镜度数及使用方法,具体方案由眼科医生设计。
除普通增视性配镜及常规治疗性配镜外,尚有多种特殊治疗性配镜,如用于弱视的“压抑疗法”的系列眼镜,防治斜视及视疲劳的压贴三棱镜,以及用于低视力的多种助视镜等,均可酌情有效、合理选配。
儿童屈光异常及屈光性眼病,除按医嘱执行治疗性配镜外,取得效果后,仍应坚持戴镜,以求巩固疗效。通常每3个月检查1次视力,每年重新散瞳验光,并据情调整眼镜。变化较快者也可半年验光1次,这样可以让医生更准确及时了解屈光变化情况,以达到更好矫正异常屈光的目的。
(五)配镜成败要靠“主人”
儿童对眼镜的要求并不比成人低,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戴镜后的舒适性、安全性,如镜架不要压迫鼻部,倾斜度要合适。眼镜的外形、款式也很重要,在配镜时要遵循一般的美学原则,戴镜后使脸型比较美感协调。还应注意有些儿童常常会因镜框样式、颜色不合适或戴镜后不舒服,而拒绝长期戴镜,因而影响治疗效果。对于小孩不愿戴镜的情况要作分析,不要误会小孩的动机,特别是不要盲目责怪。
为求争取儿童配合,选配合适眼镜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要掌握儿童的配镜心理,常和小儿打交道的配镜师,会以自身的亲和力或游戏等方式,取得儿童的信任和吸引他们的兴趣,这是成功配镜的第一步。开始,配镜师可与小儿进行必要的闲聊逗乐,同时注意孩子的脸型、瞳距与颞距是否成比例,鼻梁适合何种款式的眼镜,以及其他细节。也可以请小孩参与配镜工作,在讨论镜架的款式和颜色的选择时,可以面对小孩鼓励他先挑选,使他有很强的参与感,并有望取得今后的密切配合,坚持戴镜,甚至以戴镜为“荣”。
(六)选好镜片
儿童配镜宜选择轻而不易碎的树脂镜片,可以减少眼镜压迫造成鼻骨发育不良的忧虑。舒适性好,亦可缓解儿童对戴镜的逆反心理。树脂镜片抗冲击能力是玻璃镜片的8倍,甚至更高。鉴于树脂镜片的这一安全特性,在发达国家已立法规定将其作为16岁以下青少年配镜指定产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则规定,除眼科医生特别要求以外,所有配镜都要使用树脂镜片。而且,树脂镜片可以吸收紫外线,并可阻断波长在nm以下的有害射线,有利于保护眼睛。经镀膜处理树脂镜片的透光率已超过99%,成像的质量也更好。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摔破镜片甚至伤及眼睛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亦应选树脂镜片。
(七)选好镜架
镜框要轻,鼻梁托一般均是内嵌或者下嵌,不论金属或塑胶架都一样。这些眼镜的特征在于挂耳的设计,它的环扣样末端呈垂直方向,通过末端圈穿入松紧带或其他编织带,可以绕扣在婴儿头上。几个月大的婴儿的头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枕头上,所以扣在头上的带子不能有调节长度的带扣,而要预先量好长短,缝定在套环上。挂耳本身的长度也应该正好只到耳前,绑的带子越过耳朵的上端。松紧要合适,太松容易从头上滑下来;太紧,鼻托或是镜框会伤及细嫩的皮肤。
儿童眼镜架特别要求牢固耐用。考虑到学龄前儿童配戴远视镜片居多,镜片中间厚周边薄,所以使用全框的儿童镜架最为牢固合适。学龄前儿童的镜架必须有大前角和大的斜角,并且有较大的鼻托或是用普通鼻梁托架时必须有较宽的贴鼻面。同时要将金属镜腿处塑封,以防皮肤过敏。
学龄期的儿童对于镜框的选择可能会有自己的主见,应表示对他充分尊重。
(八)配镜加工质量要求
国家对于配镜加工的质量有明确的要求,具体标准如下。
(1)屈光度(顶焦度):国家标准中对镜片屈光度制定的范围允许差为0±D,分成4个区域。球柱联合镜片的球镜度和柱镜度允许差分开制定。
(2)光学中心水平偏差:人眼的视轴在正视和平视时,两瞳孔中心的距离称为瞳距。一副眼镜由两块光学镜片组成,光学镜片的中心应与人眼两瞳孔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这样视物才会感到舒适。
瞳孔距离过大,远视眼将产生底向外、近视眼将产生底向内的三棱镜效果;瞳距过小则效果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
>12岁时瞳距已近成人,3岁以上的儿童瞳距见表11-2,可供参考。
?(3)光学中心垂直互差:镜片光学中心与镜片几何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称为光学中心高度。光学中心垂直互差表现为两镜片光学中心的高度不一致,其中一个偏上而另一个偏下。由于眼球在上、下方没有调节力,因此该项误差对眼的伤害较大。
(4)光学中心水平互差:镜片光学中心在水平方向与瞳孔的单向偏差称为水平互差。光学中心水平互差表现为两镜片光学中心不对称,其中一个靠里一个靠外。
(5)散光轴位:柱镜片在配装时必须考虑轴位的问题,眼镜的散光轴位误差表现在镜片安装的轴位和验光时的轴位不符,出现误差,儿童会有复视和视物高低不平等症状。
只有准确地做好上述5项的质量关卡,才是合格的眼镜,从而不仅能更好地使儿童得到清晰舒适的视力,而且通过戴镜能够早期治愈影响视觉功能的眼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