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对周围近视的孩子的印象,你会想到哪些形容词?
一般人脑中都会浮现出一个斯文、内向、安静的“眼镜少年”的形象,几乎没有人会用活泼、好动、活跃等词语来形容。
或者说,如果一个戴眼镜的孩子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看书,大概不会引起任何人的特别注意;但如果一个戴眼镜的孩子活蹦乱跳异常活跃,反而会让人有点不适应。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近视,沉默的杀手
在我国,近视发病率越来越严重。出门在外,几乎人人都戴眼镜,而且很多人从青少年起就开始戴眼镜。目前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5.7%、初中生为74.4%、高中生为83.3%、大学生为86.4%,其中85%-90%为近视眼,全国近视眼中小学生预估超过1亿人。而全球近视患病率报告提示,到年,全球将有47.58亿近视人群,占总人口49.8%;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人群将达到9.38亿,占总人口的9.8%,将导致万人失明。国内外研究已经明确:父母双方均不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眼的概率相对小;父母一方有近视,孩子患近视的风险就会增加;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近视,孩子患近视眼的风险升至50%左右;父母有高度近视,孩子患有近视和高度近视的风险会更高。近视是个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防控,只会“生生不息”,贻害无穷。视力问题影响孩子性格
常见的视力问题不只有近视,还有散光、弱视、斜视等。
家长们一般都会想到给孩子佩戴眼镜,殊不知视力问题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1.孩子变得敏感,不愿与人交流
许多孩子在近视之后,家长出于不耽误学习的考虑,都会第一时间给孩子配眼镜。
但在孩子佩戴眼镜后,由于长时间不摘眼镜,摘下了眼镜就什么都看不清,渐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再被学校的同学起哄,孩子原本就脆弱的内心更会变得封闭敏感,不愿与人交流,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孩子没有自信,不愿表现自己
很多原本多才多艺、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戴上眼镜之后就不再愿意展示自己了。这是为什么呢?
长时间佩戴眼镜,不仅会让眼睛变形,会在鼻梁上压出印痕,更会让孩子在摘掉眼镜之后什么都看不清,内心产生恐慌。
3.孩子情感压抑,脾气开始暴躁
除了上述给孩子配眼镜的家长,还有一种家长是不太乐意给孩子配眼镜的。这类家长会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戴眼镜会不好看,后面还会加深度数,所以不愿意配眼镜。
但问题是,在不配眼镜的同时,这类家长也不做任何防控措施,就任由孩子的近视自由发展。于是孩子的视力就越来越差,上课看不清黑板,上下学路上看不清周围环境,越来越模糊的世界会让孩子感到烦躁,内心情感压抑。
那么这些压抑的情感会向哪里发泄呢?
当然是向孩子心目中所认为的,造成了这一切的父母发泄。
而这个时候,父母也同样在疑惑:平日里一直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变得脾气大了,还总爱冲父母大喊大叫?
其实都只是因为近视造成的。
防控近视刻不容缓
虽然戴眼镜是很多家长在得知自己孩子患有视力问题之后的首要选择,但戴眼镜并不是最好的办法。首先镜框眼镜具有金属、玻璃、树脂等眼镜结构物,在打球、游泳、或是跑步等运动时会有给眼睛带来外伤的风险。其次眼镜戴的时间久了会造成眼球变形突出,鼻梁上也会被压出印痕,对颜值也会有影响。面对升学与考试这样的现实问题,释放天性与学习成绩,时常需要逼迫家长二者择一,而数据表明,成年人所忽视的问题,正是整个社会教育焦虑的体现与缩影。从一般认知,到重塑认知,需要靠时间与实践来佐证。未来,应该是创造力、想像力的竞争,是在智慧环境中的竞争,是领导力学习力的竞争,而不是在学习成绩或单项能力上一较短长。所以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忽略个人的健康成长。
“明目启智”是忆视倍耳基于核心的六道螺旋成长体系出发的行动要义,近视绝不仅仅是眼睛的事,更影响到眼里蕴含的成才奥秘,从明亮双眸到启迪智慧,其实一脉相通,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构筑青少年双商成长的稳固根基。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