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彩视界
今年9月是我国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本次教育月宣传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学龄前儿童正常视力标准
视力发育标准
3岁:视力达到0.6(4.8)
3岁最低视力0.5(4.7)
4岁:视力达到0.8(4.9)
4岁最低视力0.6(4.8)
5岁-6岁:视力达到1.0(5.0)或以上
5岁最低视力0.8(4.9)
学龄前儿童常见的视力问题
1.弱视
弱视眼睛无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者称为弱视,弱视是一种严重性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常见病因:斜视,屈光不正或者屈光间质混浊。
2.近视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不清。一般认为近视过程: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
3.散光
散光是一种屈光不正的正常有关,与角膜的弧度有关,散光的形成,是因为眼球在不同方向上有着不同的屈光力,导致平行光线经过眼球折射后,无法在视网膜上聚焦于同一个点,临床症状:视力下降,引起弱视,增加视疲劳,眼痛,流泪,头痛,可造成:弱视,斜视等,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散光是可以通过戴眼镜矫正的
4.远视
小宝宝出生的时候,都是度的远视眼,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睛发育,远视值慢慢变小,正常值:3-4岁为远视度远视,4-5岁远视值在度以内,6-8岁远视度以内,超出正常范围,则为异常或者病理性远视。远视不光远看不清,近也看不清。许多中高度远视眼不仅视力低下,还伴有斜视,弱视等现象。所以眼科医生认为,远视是比近视更麻烦的屈光不正眼疾,不能放任之。
如何预防视力异常
视力健康问题的预防远大于治疗!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正确引导幼儿合理用眼,科学用眼,保障幼儿视力!
1.要树立“家长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家长要主动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让孩子从小做到爱眼护眼。
2.积极防控近视,培养健康用眼行为,科学预防与矫治。家长和孩子都要树立“近视可防可控、难以治愈”的信念,发现视力变化时,及时到医疗机构眼科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近视防控。
3.增加日间户外活动,预防近视,促进身心健康。
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改善体能、代谢和骨骼健康,也有助于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户外活动还对大脑执行功能、注意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户外活动是一项预防近视、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投资,家长和儿童青少年应改变“体育活动影响学业成绩”的不正确认识,以户外活动为抓手全面促进眼健康,改善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
4.幼儿安全教育,玩耍时不能伤害眼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共筑光明的未来!
END
图文
保健室
编辑
钱冰星
审核
卞莉蓉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