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视光中心每年组织主要业务骨干外出参加会议进行学习交流。
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技术。
我国患近视、弱视、斜视、低视力等视力障碍性疾病占总人口数20%,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趋低龄化,并有不断上升趋势。作为广西的省级视光疾病诊疗中心——广西视光中心,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努力当好百姓视力健康的守护者。
为了使众多的视力疾患者得到有效诊疗,医院视光科的基础上,于年经广西卫生厅批准挂牌成立广西视光中心。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拥有医务人员60多名,其中医生15名(6名专家、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1名、1名博士、12名硕士)、验光师9名、护士12名。
人才培养
广西视光中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刘洪婷、赵武校、罗妍、林泉、孔旻等5名骨干先后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波士顿大学、迈阿密国际眼表中心等地深造。还组织员工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科研攻关能力。年4月,蓝方方副主任医师在美国芝加哥通过了国际角膜塑形学会的考核,成为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资深会员,是我国率先取得该资质的6名医生之一。年10月,肖信主治医师在第一届中国眼科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大会上荣获“优秀青年临床科学家”称号。
诊疗技术
广西视光中心优质的人才技术团队和先进齐备的诊疗设备,为百姓提供各种视觉健康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该中心除了开展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下个体化手术、飞秒激光手术、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等8种近视手术外,还开展了先进的角膜矫形技术、硬性角膜接触镜(RGP)验配技术、医学验光技术、精确的渐进眼镜验配技术、青少年近视控制治疗技术、低视力康复技术、应用视知觉感知学习训练系统进行弱视治疗技术等,对近视、老花、散光、儿童弱视、斜视、低视力等各种视力缺陷有效的矫正和治疗,诊疗技术跃进了广西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创新技术
提高诊疗技术是广西视光中心始终不渝的追求,年开始开展了《视知觉感知学习在弱视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显著提高了弱视治疗效果,经鉴定达到行业内先进水平,荣获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年开展了《弱视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特征与应用》,进一步探讨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弱视的机制,该研究荣获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近视角膜屈光手术方面,自年起开展LASIK手术以来,为5万多例近视患者摘除了眼镜。为了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视觉质量,年引进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性化角膜激光手术,年引进了飞秒激光近视手术。课题组还开展了《LASIK手术视觉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的研究,项目经专家组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荣获年度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
医疗设备
该中心围绕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省级视光学专业学科的目标,先后投入多万元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美国威视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系统和飞秒激光近视矫正系统、威视波前像差仪、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OQAS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海德堡OCT、英国欧堡广角激光眼底镜(全景)、日本全自动综合验光仪、美国眼科A超仪、法国自动磨边机等。
科研成果
科研是提高诊疗技术的基础。广西视光中心通过实验室管理模式,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活动。该中心自成立至今,先后开展科研课题共18项,其中广西科技攻关课题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卫生厅重点课题4项。发表论文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篇。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2项。
便民服务
广西视光中心注重开展便民服务,自年开始,率先推出全天候门诊,周一至周日每天8:30-21:30开诊,双休日照常开诊。还开展了电话预约、现场预约以及网上预约门诊服务。成立客户服务部,负责患者的提醒复查服务、渐进多焦点眼镜配戴指导服务、近视手术者术前和术后电话回访服务,并对有特殊需要的顾客提供一对一的全程陪护服务。简化验配环节,实现了普通眼镜当天验配,当天取镜。
公益事业
广西视光中心热心公益事业,医院的视觉疾病的诊疗水平,该中心每年通过举办学习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医院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培养,为广西的光明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每年积极配合区残联防盲治盲工作,每年深入学校、单位、社区开展视光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和义诊咨询活动。对特困残疾人和隆安、邕宁、宾阳、农民工子弟学校等特困学生及四川地震灾区转到南宁就读学生免费验配眼镜多副。职工参加各种爱心捐款2万多元。该中心的善举,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高度赞扬,荣获“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弱视视觉信息加工特征研究与应用》
获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因异常的视觉经历所造成的视觉缺陷。传统的弱视治疗存在起效慢、疗程长、依从性差和受年龄因素制约等不足。为此,广西视光中心刘伟民、黄建忠、赵武校等专家自6年起,开展了《弱视视觉信息加工特征研究与应用》研究。该研究经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可大幅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经鉴定已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研究的创新点是在国内率先开发了弱视视功能检测程序,获国家软件版权;国内首次确认了弱视的视觉信息加工缺陷类型,形成了新的弱视分型,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科学性;国内首次成功应用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缩短了疗程,显著提高了疗效;国内率先创立了弱视治疗的远程医疗模式,患者在家即可得到个性化治疗,开辟了“视知觉学习治疗弱视”的新途径,为成人弱视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视知觉感知学习训练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功能的研究》
获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
广西视光中心林泉、刘伟民、黄建忠、林恩韦、肖信等医生开展的《视知觉感知学习训练屈光参差性弱视视功能的研究》获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①大龄(9岁)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知觉学习组总体疗效及视力提升速率高于传统组。②视知觉学习组及传统组2组间3~18cd全频率治疗后各时点比较,视知觉学习组优于传统组。③轻度弱视组轮廓级别主要分布在0.6-0.9级,中度弱视组主要集中在0.7-1.2级。④在各个时间点上比较游标视力及轮廓整合指标,视知觉学习组比传统综合疗法组提升速度更快。
特点:在国内率先应用个性化分析进行大样本视知觉学习治疗大龄屈光参差性弱视;国内率先创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弱视治疗远程医疗模式;国内首次采用视力、对比敏感度、游标锐度和轮廓辨别评估视知觉学习法对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