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专家老年人的远视如何矫正

《保健医苑》是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医院主办、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协办的医学科普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保健医苑》纸质杂志!邮发代号:82-33,欢迎订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起屈光不正,人们往往会想到近视,其实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近视是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远视是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散光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这些印象对不对呢?近视是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近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对近视的印象正确;散光是由于眼睛各个方向的屈光力不同,看东西会出现重影,因此,散光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对散光的印象也正确。那么,远视是什么情况呢?远视眼是“千里目”吗?远视是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近处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后,近处光线比远处光线还要更往后,因此,远视应该是看远看近都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能看清楚,这是调节在起作用。调节是为了看近,眼睛进行的反应。调节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使光线向中心聚焦。对于正常眼(正视眼),远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近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在调节的作用下,近处光线才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在调节作用下,正常眼看远看近都清楚。对于远视,在调节的作用下,远处光线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在更大的调节下,近处光线也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在远视度数不大的情况下,看远看近都能清楚。但是,在调节不足或远视度数较大时,可出现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的现象。如果远视度数很大,调节也不起作用了,可出现看远看近都不清楚的症状。其实,远视是生来具有的。刚出生的时候,由于眼球小,是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的。小于2岁都会有生理性远视,4岁儿童的正常远视度数为度,5岁为20度,6岁为度,8岁为50度,0岁为00度,2岁为50度。出生时,眼轴长度大约是6毫米,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长,眼部的前后轴会慢慢地增长,眼睛逐渐正视化,眼球的长度也逐渐正常,最终达到24毫米。儿童有远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称之为远视储备。生理性远视可通过调节来矫正,不需要戴眼镜。如果发现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值,说明远视储备减少了,家长应注意,将来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大增,应提前防范。如果儿童的远视度数超过了相应年龄的正常值,那就是患上远视了。这是病理性远视,原因是眼睛的发育滞后,从而出现眼轴短,眼睛处于异常的远视状态。这种情况,医院做验光检查,得到准确的屈光度数,及时配戴眼镜;如果合并弱视,需要在戴镜的同时,积极进行弱视治疗和训练;如果远视造成了斜视,更需要尽快进行戴镜矫正。远视和近视不一样,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度数会逐步减轻,如果治疗及时,是可以摘掉眼镜的。成年人远视按度数划分,可分为低度远视(小于度)、中度远视(~度)和高度远视(大于度)。远视的原因,除了由于眼轴变短造成外,还可由屈光力下降造成(包括指数性远视和曲率性远视)。远视眼由于长期进行调节,容易出现视疲劳。近距离用眼,可出现视物模糊、眼干涩、眼皮沉重、眼痛、头痛等症状。远视眼由于经常调节紧张,常出现结膜充血,可导致慢性结膜炎、睑腺炎和睑缘炎的发生。远视眼由于眼球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大,可造成前房浅,容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远视与近视不同,眼底不易出现视网膜脱离,但由于发育的原因,可出现假性视神经炎。高度远视患者喜欢将读物放在眼前很近的地方,使目标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物像,在模糊中辨认,有可能会误以为是近视。老年人的远视如何矫正?如果远视度数小,一般可以通过调节来代偿,可以不戴镜;没有症状,没有出现调节、集合及眼位异常,可以不戴镜;如果出现调节性内斜视,必须戴镜矫正;当远视度数很大,则会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要根据年龄和主觉接受程度,做相应的矫正。对于高度远视者,可以佩戴角膜接触镜,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包括眼内镜、角膜激光手术和角膜热成形术等。文/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宏伟《保健医苑》是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医院主办、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协办的医学科普杂志,创刊于2年。《保健医苑》杂志内容广泛,涉及医疗保健、疾病防治、健康养生、心理咨询、用药指导、医事分析、医护知识、秘诀采撷、时讯飞鸿、国际医讯、编读热线等各个方面。一批长期从事医疗保健工作、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针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疾病和养生保健等问题撰文,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多方位的健康指导和保健服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techinaonline.net/yczz/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