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医院青少年近视眼防控门诊室候诊区“人满为患”,随处可见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检查视力。
其中,有一种场景频频出现……
:医生,孩子最近总看不清东西,这是近视了吗?
:不一定,近视也会分“真假”。不过,如果无法分清二者的区别,从而错过黄金矫正期,让孩子从假性近视过渡到真性近视,就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什么是真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也叫轴性近视。是眼球前后径变长,超过正常平均24MM,导致平行光线入射眼球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无法成像清晰造成的。而假性近视,通常表现为看远处不清楚,是由于视力疲劳引起眼睛内部的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导致晶状体厚度增加引发的暂时性看事物模糊不清。
值得注意的是,真性近视是眼球发生的器质性改变,眼轴已变长且无法逆转,因此不能自然恢复视力;而假性近视由于眼轴还没有变长,故能通过改变用眼习惯、自我休息放松,再结合一定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视力的。
如何区分真假性近视?
辨别真假近视比较科学的办法是散瞳验光。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通过散瞳验光后,如果没有近视、远视及散光屈光度的改变,视力也有明显恢复,可以判断为假性近视。反之,度数基本不变的,就是真性近视。
为什么要区分真假性近视?
因为,近视的发病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三个阶段,其间,假性近视持续时间很短暂!
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发现和及时干预,很快就会转为真性近视,而近视的进展是不可逆转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度数只会越来越深。
基于此,提醒家长:如果您怀疑孩子有假性近视,应及早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好个性化近视管理。
苏鸣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
河北省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医院集团河北省区副总院长
石家庄医院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中国妇幼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组长
河北省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擅长青少年屈光不正、各类型斜视弱视及各类眼病诊断与治疗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治疗、RGP与角膜塑形镜验配、视功能训练、儿童眼保健培训等。尤其在青少年屈光不正及斜弱视等儿童眼科疾病治疗上有自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