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配合适的眼镜看完了再去上

当前青少年近视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视力不好是否都是近视问题呢?

对于青少年而言,绝大部分视力下降的确是近视造成的,但是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屈光不正中度数较高的散光与远视一样会造成视力差,很多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也会影响视力。

因此,当孩子首次反映视力不良时(尤其是幼儿),医院眼科或专业的眼视光中心进行检查,看是什么原因造成。

其它眼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视力下降,首先要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视力才有可能提高,青少年视力差,及时验光检查是对疾病的一种筛查。

近视不是一种眼病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眺望远方时,远方的物体成像在我们眼睛视网膜上,这样,我们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近视的人,他在眺望远方时,远处物体的成像在视网膜前,在眼底就是一个模糊的影像,因此他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造成近视的原因,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父母均是高度近视),胎儿眼球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外,现今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的影响。

例如,家长们望子成龙,过早的让孩子去练钢琴、画画、读书,提早让孩子的眼睛完成了正视化过程。

新生儿刚出生时,眼轴较短,表现为远视,随着年龄的增加,眼轴逐渐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6~7岁左右表现为正视状态。

而我们的家长,在孩子还是3~4岁时就开始让孩子进行大量的近距离阅读或看电视、电脑等,导致孩子在4~5岁左右就完成了正视化过程,那么在以后的用眼过程中,孩子的眼轴就会越来越长,然后逐渐发展成为近视。

近视不是一种眼病,

但是高度近视(大于度以上的近视)就是眼病了。

因为,高度近视会带来一些眼睛的并发症,例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的出血、后巩膜葡萄肿以及青光眼。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视力下降,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影响。孩子出现了近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早发现早配镜或治疗,是可以减缓近视度数发展的。

我们常说,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从本质上来讲,假性近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眼睛的调节过度,表现为近视状态,而当调节放松时,这种近视状态又可以消失。

假性近视不需要配近视镜,如果配了眼镜虽然视力有些提高但加重眼疲劳,会加速成为真性近视。

如何区分真假近视

如何区分真假近视,相信是所有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药物散瞳无疑是判断真假近视的最佳方式。通过相应的眼科检查,根据孩子的年龄、屈光不正的状态等判断用哪种方式进行散瞳。

目前,常用的散瞳方法有:

1

快速散瞳(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6~8小时瞳孔恢复)

2

3

慢速散瞳(1%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点眼3天,21天瞳孔恢复)。

验光师通过验光,如果近视度数小于50度,那么就可以判断孩子的眼睛处于假性近视的状态,如果近视度数大于50度,则可以确诊为真性近视。

散光建议常戴眼镜

散光是指外界的光线在进入调节放松的眼内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一个像点,而是形成了前后两条焦线。

如果孩子没有近视,散光度数小于75度,通常孩子的视力没有问题;如果散光大于或等于度,即使孩子的视力没有问题,有些孩子也会表现出明显的视疲劳症状,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一学习就爱打瞌睡等等。

戴上散光眼镜后,虽然有些孩子视力并没有明显提高,但是视疲劳症状马上减轻。因此,如果孩子散光大于等于度,不管近视或远视多少度,我们都建议常戴眼镜。

婴幼儿如果散光度数很高,一般是眼球发育不良造成的,应该早期检查及时配镜,否则容易发展成为弱视。

想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techinaonline.net/zlff/6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