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的光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镜片的光度是由什么决定的?蓦然思考这个问题,还真不是简简单单回答“前”或“后”这么简单。隐形眼镜的光度是由镜片的“弯曲度”决定的,也就是由镜片的“弧度”决定的。那么决定隐形眼镜屈光度的弧度,是做在前表面好还是后表面好呢?还是由两者共同决定的?这里我们要分开讨论,从隐形眼镜历史上来说,先有材质坚硬,类似“玻璃”的硬镜,才有软镜,在讨论我们现在常用的软性隐形眼镜的时候不应该忽略硬镜。对于硬性隐形眼镜来说,其后表面必须跟角膜形态“高度吻合”,这个后表面弧度即为“基弧”,也就是说对于硬镜基弧,厂商是没有任何变动可能的,它必须与顾客角膜曲率高度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强烈不适感甚至并发症。既然没有变动可能,也就不可能在上面为镜片的“光度”改变曲率。由此可见,硬镜的屈光度完全在镜片的前表面,一般是通过“切削”工艺在前表面“切”出来的。随着隐形眼镜行业的发展,更为柔软舒适的“HEMA”材料逐渐代替了硬镜。这时,首先采用的是有奥托发明的“离心”工艺。离心工艺,在旋转模具里面添加液体单体HEMA,通过模具的旋转使得单体HEMA在离心力作用下分布在模具表面,再通过紫外线照射固化,就得到成形的隐形眼镜。我们可以看到,这时隐形眼镜的前表面曲率即为模具的曲率,是固定的,那么怎么生产不同光度的镜片呢?通过改变离心力,使得镜片的厚度和基弧发生改变,从而制作出不同光度的隐形眼镜。这时我们发现,早期隐形眼镜的光度,是通过镜片的“厚度”和后表面的“基弧”的共同改变,所决定的。问题来了,为啥软镜就可以轻微改变镜片的基弧?就可以把光度做在后表面?而硬镜不行?这是由于HEMA材料的软性隐形眼镜及其柔软,会根据顾客角膜形态而发生改变,因此厂商可操作的空间就会稍微大一点点,就可以在结合厚度和基弧的情况下做出屈光度。那么离心镜片可不可以把屈光度做在前表面?也可以,改变旋转模具的弧度即可,但是由于成本太高,厂商这么做会出力不讨好。随着模压工艺取代离心技术以及模具生产成本可控,目前软性隐形眼镜把光度做在镜片的前表面也成为趋势。虽然软性隐形眼镜后表面还是可以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但毕竟有限,制作一些普通隐形眼镜还可以,在生产高清非球面消相差HD镜片、矫正散光的散光隐形眼镜、渐变多焦点隐形眼镜等这些要对镜片弧度做复杂或大幅修改以达到镜片特定效果的工艺时,无一例外都需要设计在隐形眼镜的前表面。唐剑峰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ptechinaonline.net/zzbx/4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