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疫情原因,大规模的线上教育,网络教学的开展,让孩子们的视力受到了严重影响。8月27日,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教育部对9省份人的调研显示,与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到:每天上网课总时长的情况不同,近视率也不一样。
每天1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45.8%;
每天1小时到2.5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49.3%;
每天2.5到4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62.4%;
每天超过4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76.7%。
调研发现,低年龄段近视问题比较突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年级的增长而快速增长,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我国近视防控的重点年龄阶段。
是时候给孩子办一张眼睛的“身份证”了!
所谓眼睛的“身份证”,记录着眼球发育的所有客观信息。眼科医生称其为屈光发育档案。
什么是屈光发育档案?屈光发育档案: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可以动态监测视力(包括裸眼视力、日常生活视力和最好矫正视力)、眼压、眼球发育包括眼睑、角膜,晶状体,眼底视网膜以及屈光度等客观数值,帮助家长和学校更科学地防控青少年近视。
建立儿童眼屈光发育档案的主要对象是3~17岁的儿童,可以从儿童进入幼儿园开始。记录屈光度数,尽可能地同时测量角膜屈光度和曲率半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眼压、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数。
屈光发育档案的作用1.能及早发现眼睛屈光异常,如高度远视、近视、散光和弱视等。
2.能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有眼疾。除给孩子验光外,视光医师一定会同时检查孩子的眼位(确定有无斜视存在)、晶状体(确定有无先天性白内障)及眼底(先天性青光眼或其他眼底病变)等情况,相当于给孩子的眼睛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3.家长可以了解到儿童眼球屈光发育的现状和进程。能有效预警近视的发生发展。
4.医生根据屈光发育档案资料提出有意义的近视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早干预,早控制,这是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最主要目的。
远视储备对儿童预防近视重要性从孩子的远视储备入手,为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是预防近视的好办法。
裸眼(不戴眼镜)视力不等于屈光状态。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趋于正常。
例如,4~5岁小孩的生理屈光度为+2.00~+2.50,6~7岁为+1.75~+2.00,正常情况下孩子一般到13岁左右才实现视力的正常化。
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视力问题,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有效、及时的发现孩子们存在的视力问题,早发现,早诊治,降低幼儿因视力导致的各种问题。孩子近视发生的年龄越早,后期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就更大。
假设一个孩子从9岁开始近视。如果不注重孩子近视问题,随着学业压力的加大,用眼的增加,孩子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就越大。很有可能初中就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到了高中,还要加上高考的重压,用眼明显增多,度数增加的更快,更容易出现高度近视
调查结果: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即近视度数高于度,在近视总数中占比达到21.9%。由于高度近视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
根据近视的程度,临床上将近视分为:
度以下——轻度近视
—度——中度近视
度以上——高度近视
三步走——建好孩子屈光发育档案
1
专业眼科医疗机构
儿童的眼调节力很强,验光时必须进行散瞳验光才能获得准确的屈光结果。散瞳验光是医疗行为,所以家长最好带孩子去正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阿托品散瞳验光或者快速散瞳验光需要专业医务人员全程指导,避免过量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
全面专业筛查
屈光档案检查
3岁起就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一次综合眼视光检查。主要筛查内容眼外观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红光反射,视动性眼震,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眼压、斜视度等。密切跟踪孩子的视觉健康发育情况。
3
管理眼屈光发育档案
通过检测眼部健康数据,医生能很清晰地看到孩子的屈光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发育超前或滞后,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比如异常的散光可给与RGP治疗,发育性近视可用角膜塑形镜及时干预,弱视需要及时进行弱视治疗。
医院
免费查视力
免费为孩子办眼睛的“身份证”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动态监测视力的发育情况
更科学地防控近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