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宝宝班
云上家园栏
遇见巴蜀遇见幸福
育儿文章培养时间观念从日常生活开始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时间教育,在学前阶段逐渐帮助孩子培养时间观念,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善于安排和利用时间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对于孩子来说,理解时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他们对时间的认知可以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提高。所以,家长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时间教育”。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可以把时间教育循序渐进地拆分为:时间词语(次序、单位、速度)、时间概念(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时间管理能力等。
丰富孩子的时间词汇
●家长要在日常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入与时间相关的词汇。家长经常性地引入时间词汇,孩子才会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逐渐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所经历的具体事情结合起来,并逐渐去模仿表达。
●利用与时间相关的亲子阅读材料也是学习时间词汇、形成时间概念的好方法。像《好饿的毛毛虫》《晚安,月亮》《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些绘本就提到了时间概念,包括时间的顺序和数量关系,这些故事能帮助孩子更为直观地理解时间。
●家长还可以通过自制“事件书”来培养孩子的时间顺序感和秩序感。如,将孩子的照片从出生到长大,按顺序排列,或者将“我的一天”用图片排列出来,形成有趣的“视觉时间表”,和孩子就图片进行愉快的回顾和讨论。
在学习时间词汇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
●在学习时间词汇初期,注意将时间概念具体化
幼儿对时间词语的掌握与其时间概念的形成是互相促进的,但往往是不同步的。很多孩子虽然已经像唱数那样唱出了“早上”“明天”“5分钟”这些词汇,但他们不一定理解时间关系的内涵。如果家长把时间具体化,能够帮助孩子明白时间词汇的内涵。
爸爸妈妈这样做:“妈妈晚点就回来”和“你吃完午饭,睡了午觉,玩了小火车,妈妈就回来了”,“现在不是讲故事的时间”和“吃过晚饭,洗过澡后就可以讲两个故事”。
在这两组的表述中,后者就比前者具体,方便孩子理解,从而建立时间概念。爸爸妈妈这样做:家长可以利用数字,帮助孩子了解时间流逝的感觉。可以把“马上”这样的抽象概念切换成数3下;把“等一下”这样的概念切换成从1数到20,让宝宝具体感受时间如何在1、2、3……这样的数数中度过,对时间的长短建立初步的感知。
爸爸妈妈这样做:如果孩子一开始玩玩具就不愿停止,那么在玩之前,就和孩子商量好,比如,“再玩10分钟,定下规则之后闹钟铃会响,我们就要结束”,坚决执行不妥协。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孩子的“屏幕时间”,很多视频软件都自带计时功能,家长要提前和孩子约定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的时间,届时自动停止。
●抓住数字敏感期,帮助幼儿掌握和时间相关的术语
学习数字,正是孩子能够表达时间概念的基础。三四岁的孩子会经历数字敏感期,他们对数字、数数和次序高度敏感。同样,他们会对各类钟表产生兴趣,很多孩子喜欢在手腕上画一个假表,喜欢模仿成人使用时间词汇,如“都8点了,该睡觉了”。
●利用时间测量工具,感知时间的流逝和时段的长度
除了钟表外,沙漏、日历、手机闹钟、定时器、节拍器等,都是能够将抽象的时间流逝具体化的测量工具。在玩这些钟表玩具的时候,家长要将它们和孩子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孩子形成时间知觉。
用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促进
时间观念的形成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有规律的生活不但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更是促进他们时间观念形成的基本条件。当孩子按照规律的时间起床、吃早餐、上幼儿园、做游戏、回家时,他们会感到安全。
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时间词汇并有了一定的时间概念后,家长就可以设置一个日程表,并结合家里的时钟,告诉孩子,当时针转到某一位置时,就表示该进行某些活动了。家长反复强化并执行,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好习惯。
●用特别的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有研究者认为,经常接触有节奏性的活动,比如学习音乐、舞蹈、戏剧的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更强。此外,我们也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体会不守时的后果。
●家长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家庭作息习惯
身教胜于言传。孩子的时间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家长的时间管理。如果家长都有良好的作息习惯,能把时间安排得紧凑有序,孩子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逐渐加以模仿学习。所以说,如果父母雷厉风行,孩子克服磨蹭拖拉的习惯也指日可待。
引导孩子形成
时间规划和管理的意识
时间管理其实就是自我管理。即便是3岁的孩子,也可以自己决定先洗澡还是先刷牙,睡前读几本故事书。家长和孩子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表,例如,洗漱、学习、娱乐的时长,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并承担不守时的后果。慢慢地,家长可以逐渐放手,让孩子根据时间规划表做事。制定时间表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责任感,对他按时完成各项计划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懂得珍惜时间、能够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时间,正确判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也是家庭时间教育的目标。家长在进行“时间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不要死板教条,不要急着扣空洞的大帽子,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在生活中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管理时间吧!
好书推荐从做家务起,培养有能力的孩子
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新生主任十几年,她发现了一个恼人的趋势:斯坦福的新生都十分聪明、有成就,理论上几乎毫无瑕疵,然而,由于父母长期的过度保护,大多数新生看起来并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
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在她的新书《如何教育成年人:摆脱过度照看并引领孩子走向成功》中写道:“过度的帮助可能可以帮助孩子在申请大学时拥有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简历,但可能却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
所谓自我效能,就是看到自己的行动能产生结果。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家务就是建立自我效能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1
《能干的小海狸》系列
[瑞典]拉尔斯·克林汀图/文,曾齐/译
2
《玛蒂娜做家务》
(比)徳莱雅/文,(比)马里耶/绘
3
《想做家务的农夫》
[美]婉达.盖格,益喜/译
4
《朱家故事》
(英)布朗/著,(英)布朗/绘,柯倩华/译
5
《富兰克林是小邋遢》
[加]波莱特·布尔乔亚/著孙瑞玲/译
6
《乱作一团》
(德)默尔茨/著,(德)科尔修斯/绘,贾小屿/译
7
《小威利做家务》
[德]芭芭拉?波曼/文?图曾璇/译
8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日)筒井赖子,(日)林明子/著,彭懿/译
9
《没有战争的家务》
(美)琳·洛特里基·恩特/著张婷婷/译
卫生保健保护眼睛
如今,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充斥我们的生活,近视低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宝宝的眼部神经发展不完全,视觉调节能力较差,电子产品对宝宝眼睛的影响比成人要更严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保护孩子视力、预防孩子近视,已经成为爸爸妈妈的“必修课”!
(一)
2-6岁宝宝视力发育指标
2-3岁
各种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趋于稳固,已经快接近成人视力了,能判断出物体的大小、上下、内外、前后、远近等空间概念。
4-6岁
视力逐渐成熟,视力的清晰度增加,喜欢翻阅图书,辨别图案的方向,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准。
(二)
幼儿常见眼部疾病及预防
弱视
弱视是指宝宝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双眼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生理年龄。
主要表现:双眼、单眼注视电视时喜欢凑得很近;看东西时头位异常,喜欢抬头、低头看;看物体的时候有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的现象;走路时常常跌倒或抓握抓不准物体的现象。
干预方法:多给宝宝补充钙、锌、维生素B2等营养元素;多到户外话动;注意用眼卫生。
斜视
斜视宝宝生活用眼多是用视力较好的那只眼睛,另一只眼睛的神经组织,长期得不到刺激,不仅得不到发育,还会导致视力下降。
主要表现:经常歪头看东西;到户外阳光下,喜欢眯着眼看东西。
干预方法:玩具多角度、多方向悬挂在距离宝宝40厘米以上的小床上;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经常将宝宝抱起来走动,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
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因为宝宝用眼过度,晶状体厚度增多导致视物不清。长此以往会成为真性近视。
主要表现:当宝宝在绘画、阅读、看电视时,会出现眼睑沉重、双眼干涩、眼球发酸、发能、疼痛等现象。
干预方法:宝宝用眼时间不宜过长,多让宝宝远眺;勤眨眼;减缓眼睛疲倦;多食用粗粮,吸收更多的铬元素,促进眼睛发育,不要处在“被动吸烟”的环境中,避免氢化物中毒性眼疾。
散光
散光,通俗地讲就是原先球形的眼球变成了橄榄球,宝宝看到的物体就不能完好聚焦在眼底上,因此出现看东西不清楚的情况。
主要表现:不能及时发现比较醒目的物品;追随物品移动的反应弱;看物体时喜欢凑得很近。
干预方法:避免宝宝习惯性揉眼;多带宝宝到郊外游玩,多看远处绿色旷野;看书时光线要充足,看书姿势要正确,不要在摇晃的车上或躺着看书。
(三)
护眼萌视频
宝宝看电子产品时间太长,用眼过度,视力疲劳怎么办?无法保证户外活动时间怎么办?宝宝视力下降家长该如何处理?为了解决宝宝们的护眼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眼科医学专家特别制作了科学护眼“萌”视频,深入浅出为家长们讲解宝宝护眼知识,帮助爸爸妈妈们更好地守护宝宝亮晶晶的小眼睛!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宝宝清澈的双眸需要我们科学的守护。帮助宝宝保护视力、预防宝宝近视,需要了解正确的护眼常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需要健康的营养膳食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携手,保护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让童年健康又快乐,让未来明亮又清晰!
亲子游戏玩出好视力
好视力好眼力,统统都可以玩出来!下面这些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小眼睛一直保持“亮晶晶”,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等其他方面提升,鱼和熊掌可兼得!
1
神投手
游戏目的:识别杯口的颜色,进行有目的投掷,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材料提供:杯口颜色不同的纸杯,乒乓球若干。
视频来自网络
游戏玩法:
幼儿和家长每人手持三个乒乓球,站在投掷线处,按要求将球投入纸杯中,先完成者则获胜。
1.将乒乓球投入杯口颜色相同的纸杯内(如:蓝蓝蓝)。
2.将乒乓球投入两种杯口颜色的纸杯内(如:红黄黄)。
3.将乒乓球投入三个不同杯口颜色的纸杯内(如:红黄蓝)。
建议:
1.用红黄蓝绿颜料或水彩笔将纸杯口涂上相应的颜色,投掷线根据幼儿的能力自行调节。
2.投掷规则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灵活变动。
2
眼力大考验
游戏目的:
1、有序观察画面,寻找任务需要的物品。
2、发展幼儿眼力的灵敏性。
材料提供:大图片、骰子、物品、贴纸等。
视频来自网络
游戏玩法:
1.出示大图片和骰子,引起孩子注意。
2.鼓励孩子辨别大图片、骰子上的物品信息。
3.孩子投掷骰子后,根据骰子上的物品到大图片上寻找,用贴纸将它标记出来。
建议:
家长可以选择现有的小盒子做骰子,选择一副大图片,将图片中的部分物品信息贴在骰子上,供孩子开展游戏。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