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远视近视散光

声明:本文由亮亮眼科刘燕燕摘自石一宁教授所著《拒绝近视》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前面讲过,“弱视”是指眼视功能低下;前面还讲过,眼睛是随身体发育逐步长大的。在长的过程中,视觉逐步完善,就好像孩子认识人、认识物体、认识字一样,对视力表的完全认知需要到6-8岁,也就是说这时才有可能达到1.0的视力。换句话说,只有80%的儿童在6?8岁时能够认识1.0的视力表,还有20%的儿童不会辨认1.0的视力表,我们不能机械地将不足1.0的眼睛轻率地诊断为“弱视”。“弱视”的诊断需要非常慎重!“弱视的治疗”更是应该慎而又慎!

不能简单地对视力在1.0以下的、6?8岁以下的儿童逬行人为的“弱视”治疗。弱视治疗在本质上讲,就是促使发育迟缓的眼球迅速发育,其结果就是向近视的方向发展。

不同年龄,衡量视力的尺度不一样。好孩子不一定是分!好眼睛不一定是1.0!儿童需要手型儿童视力表。除视力监测外,还需要同时参考其他检测指标,帮助判断视觉发育是否在正常范围,如屈光度、眼轴、角膜曲率等。

▲亮亮设备:尼德克AL-Scan眼轴长测量仪,仅需10秒就可以检测眼轴、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6项数据。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弱视诊断等重要的检测设备。

因为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发育,眼球也由远视状态发育成正视状态,视觉逐步发育成熟的过程是从视力表认知不足1.0的状态发育到正常视力状态的过程。所以,儿童弱视常与儿童远视连在一起。

其实,眼球就是从远视状态逐歩发展为“正常的正视”,发展过头就成为“近视”了,就好比下面的代数轴线,“好眼睛、正视眼”是一个范围,在+0.75D远视与-0.50D近视之间。

与身高等其他身体发育一样,人的眼睛发育一般长到-0.50D左右就停止了。一旦长过头,或过早刺激发育,就会产生“拔苗助长”的结果,即“长出了”近视。弱视治疗的原理就是人为刺激视觉发育,使发育迟缓的眼球赶上正常身体的发育水平,好比小儿麻痹的肌肉训练一样,所以人为干预性治疗需要有正确诊断的前提和把握一定的“度”。散光的概念是眼球球体不是“圆”形,在角膜这一光学球面上,垂直径线的弯曲度较水平径线大,形成的垂直球面的光线焦点较水平球面的焦点在视网膜前,这是儿童期眼球发育的主要表现,这也是影响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原因,导致视力不能达到1.0。随着年龄的增加,散光逐步减少。我的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散光对于眼睛向近视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散光,特别是近视散光的存在促使眼屈光向正视、近视发展,当眼轴较短时,散光的存在促使眼轴长长,眼发育成为正视;当眼轴较长时,散光的存在促进眼轴继续长长,眼球发育成为近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techinaonline.net/yczz/4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