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我们
我们会甄选其中有共性的问题
每周四发布在这里,供大家学习借鉴
QA1马氏杆法和vongraefe法测量远近距隐斜区别在哪?以及谁受到的调节力影响更大?二者内外隐斜值是否同样受到影响?两种方法都是主观分离性隐斜检测方法,马氏杆通过一眼加马氏杆镜片使双眼看到物象不一样来分离双眼,而vongraefe通过加棱镜使视标分离。视标的选择,马氏杆是点光源,而vongraefe是精细视标,近眼位受调节性集合影响,而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相关,所以近眼位检查vongraefe更准确些。QA26--7岁孩子,远视眼配镜:眼位正常,没有弱视。老师讲的是+3.00---+6.00.全矫处方减+1.00。那下边这个度数,没到+3.00度,还用减+1.00吗?散瞳验光右眼:+2..0散瞳验光左眼:+2..0儿童+3.00D以下的远视度数,如果裸眼视力能够达到基本正常,且眼位正常,不需要配镜。若裸眼视力明显低于相应年龄,则需要配镜。眼位正常的情况下,若调节功能基本正常,则处方选择全矫处方。若调节功能较差,则不建议减1.00D,直接使用足矫度数。QA36岁女孩,1散瞳前,2散瞳后第四天,3是21天后复查,最终的处方如何确定的对于这个例子来说,6岁,屈光度数较低,但是视力相对来讲较差。可能的原因有,长期不戴镜,导致对于清晰、模糊的感知不良;调节功能、或双眼视功能异常。因此,建议直接按照散瞳度数给镜,坚持戴镜三个月以后再次复查矫正视力以及视功能情况。QA411岁女孩,裸眼视力r:0.25l:0.3,验光右眼,左眼,矫正视力都能达到1.0,但是做nra测试时近视力表只能看到0.5,nra超了好多都到了,验光时多次看红绿,应该没过矫正,后来不戴镜近视力也只能看到0.5,老师帮忙分析一下
1、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低,大致排除器质性病变造成视力下降,考虑视功能异常。
2、NRA超过4D,考虑近视过矫,已经用红绿验证过,可以考虑用其他方式再次验证:看所用远用视标是否有交叉视标,配合±0.50D交叉柱镜,横竖线等清晰无过矫,横线更清楚代表近视过矫,加正镜直至横竖线清晰度相同;若无远用交叉视标,使用视力表,嘱顾客看其最佳视力1.0这一行,逐步减少负镜,直至视力降低再回退一次,此时为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最低负镜)。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还是散瞳验光。
3、若验证屈光矫正度数无误,近距模糊一般可以考虑调节功能异常。但是需要结合其它视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单凭一项检查结果无法做出诊断。也可先尝试进行15分钟的翻转拍训练,选择合适难度的视标大小和翻转拍度数,观察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两面通过速度),以及训练后的效果。综合评估其问题所在。
4、关于不戴镜时近视力也低,若屈光检查结果无误,孩子近距离能看清的最远一点是20cm左右,因而40cm处检查视力不会很好。戴镜后视力仍然低则考虑调节力出现异常。QA5老师!你好!帮我看一下,就此处方看是否给的合适首先,对于视力较差的远视/远视性散光儿童,应该大瞳给镜,根据调节功能考虑是否降度。若降度,需注意,1,双眼等量降度。这个例子中,右眼降低1.00D,左眼降低1.50D,两眼不一致;2,复性远视性散光最多降为单纯远视性散光。这个例子中左眼降度过多,由复性远视性散光降至了混合散光。因此,建议的处方为,若调节功能基本正常,考虑处方:R+2.00/+0.75X95,L+3.50X75;若调节功能较差,则考虑处方:R+2.50/+0.75X95,L0.50/+3.50X75。QA6老师,我有几个问题希望帮忙解答1.双眼平衡,双眼视力雾视到0.6-0.8之间投放视力上一行视标,如果视标还是模糊可分辨方向是否继续投放更上一行视标直到视标清晰为止?比如双眼视力雾视到0.6投放0.5还是模糊继续投放0.4视标清晰,用这么大的视标做比较合适吗?双眼会不会因为视标过大对比起来没有那么敏感和有差异了?当双眼视力雾视到0.6或0.8的视标时,可选用蜂窝状视标作为检查视标;如选用横排视力表,硬选取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最佳视力的指能看清晰的视力,那么它的上一行能保证时清晰的)。
2.双眼同时降+0.25D顾客反映0.6-0.8视标都有点模糊,如果再降+0.25D顾客连0.4都反映不太清楚,我想问只降+0.25D就能达到要求,这么一点雾视量能不能起到雾视效果?要看之前单眼验光时的嘴角矫正视力时多少,如果两只眼的单眼矫正视力很好,那么下降至0.6-0.8需要下拨+0.75左右,如果之前的单眼矫正视力就很低,那么可适当减少雾视量。
3.据了解双眼平衡除了用E字单行视标还可以用斑点状视标进行对比,如果用斑点状视标什么程度才算雾视量够了?是视标清楚还是模糊来做对比,有些顾客在双眼最佳视力看斑点状视标都觉得不太清楚,这个视标具体应该怎么使用来做双眼平衡呢?老师能不能详细讲讲利用斑点状视标也是在双眼雾视后采用,使用视力表确保雾视后双眼视力早0.6-0.8之间,再转换成斑点状视标进行双眼分视比较清晰度。
4.老师讲排除眼病顾客有异常视功能需要先全娇配镜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复查看是否需要视训,我想问一般观察多长时间就可以考虑视训?有没有什么视功能异常需要配镜后马上就进行视训的情况?比如弱视,集合不足如果患者的屈光度较之前相比变化较大,或是首次配镜,建议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做视功能检查,大概3个月的时间;如果患者有主诉,那么可以配镜后立即做视功能检查,有异常可开始视觉训练。QA7老师好:患者33岁旧镜右眼-0.75近视-0.4左眼+/+?-1.0-新镜右眼没变左眼+/+?-1.0检影右眼影动明显顺加+0.75中和,可是他看不清,加到近视-0.75视力到0.6红绿和散光盘都检查了遮盖看眼位,右眼內斜明显,左眼不是很明显患者主诉头部受过磕碰,之后右眼出现这种情况。没有检查反转拍,是不是调节功能上有问题,为什么右眼视力上不来?右眼在检影验光时,加+0.75中和,那么右眼的度数应该是:+0.75联合-2.00(半米检影),得-1.25D,你是否没有联合2.00?当你加到-0.75是,联合后的度数是-2.75,明显过矫了,视力反而下降了,所以先建议为顾客验出一个准确的屈光度数再做视功能检查,目前无法了解调节功能(调节功能一定要在全矫基础上检查)。QA8(标题问题)老师,为什么同样近视度,有的孩子能看到0.8,有的孩子却只能看到0.5呢?这是因为他们对于“模糊”和“清晰”的感知程度不同。比如我们在工作中会发现一直不戴镜的孩子裸眼视力会比戴镜孩子的好一些,可以简单理解为:戴镜的孩子通过矫正后,认识到了什么叫作“清晰”,对于清晰的标准提高,对于模糊的容忍度下降,同样的模糊程度,一直不戴镜的孩子认为可以分辨,但戴镜的孩子会认为不能分辨。这个过程不是单纯的屈光问题,是由大脑主导的,也有心理因素在。QA9老师,斜视的患者为了克服复视会有抑制和建立新的异常视网膜对应,那么斜视产生复视的原因不是有异常视网膜对应导致的吗?新的异常视网膜对应为什么能够避免双眼复视?斜视患者产生复视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异常视网膜对应,相反患者很有可能存在正常视网膜对应,因为最初发生斜视问题时,双眼的黄斑还存在有正常对应关系,但由于斜视的存在,物像无法落到黄斑上,落在黄斑外的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因此出现复视的现象。为消除复视,正位眼的黄斑与斜视眼的成像位置形成对应关系。QA10成年人会发生弱视吗,而近视会发生弱视吗弱视是指在生长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进行屈光矫正、高度屈光参差、形觉剥夺的原因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相应年龄视力。通常7岁前发病,如果一直有正常的矫正视力,成年人是不会再次形成弱视的。近视眼有可能形成弱视,但可能性很小,通常达到-8.00D以上才有可能形成弱视,因为中低度近视虽然看远无法获得良好视力,但在视近时会获得良好视力同样可以维持良好的视觉发育。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分享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有关观点欢迎指正批评,敬请留言
点“阅读原文”报名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