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随着手机、电脑和多媒体网络的广泛普及,近年来,儿童近视散光低龄化趋势日益显著。
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量”。
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段生理值范围。
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逐变长,远视度数逐降低而趋于正视。正视后若眼球继续増长,则出现近视。
3岁前生理屈光度为+3.00D
4~5岁生理屈光度为+1.50D~+2.00D
6~7岁生理屈光度为+1.00D~+1.50D
如4~5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度远视,则有~度的远视储备量,如果此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屈光度只有50度远视,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
近视不光对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影响,高度近视还可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等。因此,家长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用眼环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可能延缓近视的发生和进展。
常见眼健康误区:
1.孩子视力不好不用担心,长大就好了。
若检查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家长一定要重视。6岁以前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存在斜视、远视、近视和散光、先天性白内障和重度上睑下垂等眼部异常,都可以表现为视力差,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觉发育,从而引起弱视。孩子视力不好应及时干预,积极促进视力发育,以免形成弱视。
2.孩子“对眼儿”没关系,长大就好了。人们常说的“对眼”,医学上叫“内斜视”婴幼儿的内斜视有真假之分。假性内斜视是由于孩子鼻骨未发育完全,鼻梁宽且扁平,只是外观看起来像内斜视。这种假“对眼”随着年的增长,外观会逐渐改善,“对眼”自然消失。
有的“对眼”是真的内斜视。内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还会影响立体视的发育,限制长大后职业的选择,需要尽早治疗。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对眼”,应及时带孩子找专业的眼科医生检查,明确是否是真性内斜视,眈误孩子的治疗。
3.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了。
引起儿童视力异常的原因很多,近视是其中一种。6岁内的儿童近视较少,而远视和散光引起的视力异常更常见。另外其他的眼病,如弱视、眼底疾病等也会影响视力。如发现孩子视力差,应该做进一步详细检查,确定影响视力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用眼指导。如近视了,要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远视引起的弱视则需要多用促进恢复。要多带儿童到户外活动,到医院建立眼健康档案,监测视力发育和远视储备量的变化,及时发现近视征兆并进行干预或矫正。
爱眼,爱生活。
愿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发现生活之美,阅览人生之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